1949年,世界上两位最有分量的“红色巨人”终于面对面地坐到了一起:一个是中国共产党一手缔造新中国的核心领袖毛泽东,一个是让苏联跃居世界超级大国的斯大林。历史时针定格在1949年12月16日,毛泽东代表中国初访苏联,却遭遇冷遇。本该意义非凡的会晤竟火药味十足。中国刚刚走出烽火连绵的内战,为何新中国的“老大哥”斯大林却一脸冷淡?中苏新生兄弟情缘,为何从一开始就充满悬念和复杂博弈?故事还未揭晓,让我们一探究竟。
表面上毛泽东与斯大林都是坚定的社会主义者,肩负“解放全人类”的共同理想,似乎理应惺惺相惜,举杯言欢。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,刚一照面,双方就像两位久未谋面的“棋王”,彼此都在琢磨对方底牌。斯大林端着老大哥的派头,热情比冬天的莫斯科还要冷。毛泽东本以为带来新中国“金字招牌”,能换来诚心合作,却发现自己反倒成了“小弟”。这场历史性见面就像高手下象棋:表面稳如老狗,其实心里波涛汹涌。毛泽东能否破局?斯大林又打的什么算盘?仅凭一顿饭,是看不出来的。到底谁能在这场权谋博弈中占上风?请继续往下看。
找个时间轴,我们慢慢剥开这层层“红色洋葱”。
先说斯大林:把一个农业国打造成号称“世界老二”的工业帝国,打赢了希特勒发动的二战,硬生生把苏联推上世界舞台中央。你可以说他权谋老练,也可以说铁血残忍,两极评价。他让西方胆寒到以为共产党有“黑魔法”——这不是搞笑段子,而是美国当年真的研究过气功和意念力。斯大林的确把全球社会主义吹上了半边天。但到了中国,他的“眼力见”就出了大问题。第一次国共合作时,苏联当然想“扶个能打的代理人”防备西方,“联俄联共”顺水推舟。可是孙中山走后,斯大林一门心思押宝蒋介石,以为后者可控可用。结果蒋介石一转身,便对苏共和左翼同志杀了个措手不及,苏联的投入几乎全打了水漂。
而毛泽东,当时并不被苏联看好。他所带领的那支队伍,常常在枪口下冒死突围,靠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路径慢慢壮大。党员流亡、根据地屡遭破坏,新中国的星火正是在一波又一波的劫难中成长。老百姓怎么说呢?“苏联老大哥话说得好听,真正分口饭吃、分把枪,却不舍得。”在那个年代,许多普通人甚至更信赖自己土生土长的共产党领袖,而非来自万里之外的雪国导师。博弈和犹豫,从底层到高层都能体会到。
好不容易,这场革命滚滚向前。表面平静,其实纷争未解。表看苏联开始态度稍微好了点,但斯大林依旧喜欢“遥控中国事务”——王明左倾、右倾路线,硬是把中国革命推到生死边缘。当时,红军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失败,损失惨重,长征路上千难万险。有评论说:“红军能活下来,不是凭共产国际哪句指示,而是靠毛泽东会用兵!”可反对声音也不少,有些人认为,没有苏联的资源输入,红军连子弹都打不了那么久。
外表温和,内里暗流。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拿回主动权,把部队带到了陕北,又赢了关键一仗,把中国革命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。但是,总有声音担心:和苏联搞僵了怎么办?斯大林毕竟是“国际共运的话事人”,离开老大哥,中国革命能成吗?平静之下其实人人都在等下一步风吹草动。
剧情突然来了个大逆转:日本投降后苏联红军进军东北,中国革命迎来最好时机,毛泽东也雄心勃勃要跟蒋介石抢地盘,每步棋都算得明明白白。可就在这个黄金档口,斯大林偏偏泼冷水。他不但不鼓励中国继续北上,反而不断劝和,说什么“打内战会亡国”,还偷偷和国民党签协议,拿下外蒙古、旅顺港等“利益蛋糕”。一边嘴上讲共产国际团结,一边脚底下还是为自己国家多谋利益。
“老大哥”的算盘,不就是和谁都分一杯羹,压着中国别做大?不少中国人也感到窝火:拿我们当棋子,关键时候又不挺我们。毛泽东也彻底明白了,靠天靠地,不如靠自己。后来打国共内战,三大战役惊天动地,百万雄师过大江,新中国终于只靠自己站起来。斯大林这回再扑腾,也只能变成“落后省份的观众”。毛泽东大刀阔斧说“不”时,苏联是真的被惊到了。
战争打完,天下大定,似乎该雨过天晴。可历史总喜欢躲猫猫。斯大林一转头,又来一条电报:建议“南北朝”,让中国分家,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存。名叫和平,实际上想让中国永远听小曲。表面上中苏握手言和,签了“友好互助条约”,但中国领导层心里蹦跶的小问号越来越多。
突然,朝鲜战争爆发。斯大林看着这边风平浪静,那边却想借机卡住中国,在旅顺多驻兵。毛泽东毫不含糊,直接派出志愿军,硬生生把世界头号强国堵在三八线外。这一回,斯大林不得不灰溜溜抓紧跟中国签新条约。合作“貌合神离”,苏联还是想牵住中国的手,却又不想让中国跑太快。
中国老百姓见怪不怪,总结一句大白话:打铁还得自身硬,别人的支持都是锦上添花,靠人终究靠不住。高层博弈,民间总有心知肚明的聪明劲儿。
从头到尾看下来,斯大林那点“小九九”其实路人皆知。他好像老母鸡护小鸡,其实怕小鸡长大反啄。每次中国要腾飞了,总想泼盆冷水;每次局势危险了,又跳出来“讲团结”。你说他是为国际主义好?也许吧;可真把中国推进深渊那一幕,哪个中国人能心无芥蒂?当然也有人说,没有苏联这剂猛药,中国革命能否成功,历史上很难说。
调侃一句:斯大林同志的全球视野,乍一看宽广,其实差点把中国革命“看扁了”。幸好毛泽东这台“老拖拉机”,路不好照样冲坡。从交锋到合作,终归还是中国这边更硬气。苏联给过帮助,我们不否认,但拿人手短,吃人嘴软——中国最终靠自己。但说斯大林“完全是绊脚石”也不全对,人家毕竟帮咱“上过路”,不然毛泽东还没机会说“不”呢!
你说谁更胜一筹?估计只能说,斯大林是合格的“前浪”,毛泽东是中国革命“稳稳的掌舵人”。
斯大林到底是中国革命的“贵人”,还是影响中国腾飞的“绊脚石”?有人说“没有老大哥,中国哪来那么多枪杆子”,也有人怼:“关键时刻光会冷脸,靠自己才是王道!”你们觉得,是真正的朋友,还是“合则用、不合就弃”?对于国际合作,到底先看理想,还是先看利益?欢迎留言说出你的看法。
